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

「假如這個旅行在我的人生提早十年發生‧‧‧」


這學期的第三個演講在育德工家。

在我演講的開頭會告訴他們,
有長達27年的時間,我是個在普遍社會期待裡一帆風順的人,
然後突然有個很大的轉變點,配上旅行裡的經歷、遇到的各色人物,
演講的末段,通常會帶出一件事讓大家去思考:

「假如這個旅行在我的人生提早十年發生,
    還會就這麼抱持著『既來之則安之』的心態嗎?」

提早十年的我,就是作在台下的各位。
我試著拋一個起始點讓他們去想想現在的自己。

老師聽完也是一臉激昂,Q&A舉手分享自己聽完的感受,
「如果這個旅行提早十年"現在"要發生在他們(學生)身上,
   我想,也許根本還不會發生。
   你一定是遇到了莫大的衝擊跟挫折才能有這番轉變,
   而現在的他們,或許感受還不見得那麼深刻。
   但我以自己的經驗,在改變的過程中,肯定會受到些困難,
   比方說家人的反應、或是你現在自己要維持生計‧‧‧等。」

蠻能夠感受到老師同時交替地站在自身、還有同學的角度,
為害羞的同學拋出Q&A的問題。
老師的引言給我有機會去分享ppt裡面沒有貼的事。

對老師談到「我想,也許根本還不會發生」的觀點,印象深刻。
的確,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節奏去體悟一些事情,
但與其什麼都沒想過的過日子,
不知道哪一天會像山洪暴發似的逼得自己必須去思考一籮筐的問題,
倒不如早一點被challenge過,有機會早一點思考,
早一點找到並享受自己甘願的辛苦與快樂。

當我找到了之後,那是一種很實在的感覺,
想著下來的十年都可以為了這個目標投入,
即使知道要面退很多未知的挑戰,仍然感到雀躍不已;
但同時感到很惋惜,惋惜過去的時間,
如果十年前我頭上就被狠狠敲了這一棒,
那些漫無目的躺著看影集的時間換成讀各式各樣我現在渴望的知識,
現在的我可能早已為自己累積了一點什麼,
而不是像現在,從頭才要再開始。

當然,我並不是在否認過去走的路,
生活也總要些娛樂紓解壓力。
不過,自己那種(過份)認真的個性,
那些不小心繞的路所歷練的,是支持現在的自己很大的信心。
所惋惜的,是沒能早一點嘗到「專注在自己所熱情」的愉悅以及踏實感。

有個同學問我,那麼到現在是否已經放棄了最初想走建築的願望?
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。
作了設計師的工作一段時間,
就意識到無論自己待在哪個產業裡作設計,
到頭來其實我們都在作一樣的事,
發現問題、理性分析、安排最佳解決方式、運用素材及美感能力完成最終成果,
我雖然沒有執意地把方向切去建築領域,
它一直都是我喜歡去閱讀與觀察的對象,
甚至結識建築背景的朋友,
他們的分享都變成我在思考設計時,不同面向的參考脈絡,
建築這件事反而一直都沒有遠離,
而是換了一種形式(興趣)成為養分。

最後有個同學上前來問我,
是不是像我這樣有家人的支持,才有可能去完成夢想?
如果家境不好,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作自己想作的事?

在分享的過程裡,時常會遇到際遇跟自己大不相同的人。
但完成夢想不是只有某種背景的人、或某個年齡的人才能作的事,
身邊真的付諸行動逐夢的朋友,
有人比我年輕10歲、有人比我年長10歲20歲、有的已經退休才開始,
只是方式與時間點不同罷了,
如果現階段有經濟的負擔必須選擇為了生計的工作,
不代表這輩子沒有機會實現夢想,
反而在工作的過程先為自己儲備將來逐夢的能量,
也許是人脈、也許是應對人或事的能力‧‧‧等。
時間很短,沒有辦法多談,只有簡短的說了這個概念,
希望別因為現階段的現實的考量就認為自己永遠沒機會。